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和学生党员在社会中锤炼本领、在实践中担当作为,7月12日至16日,性吧
组织25名本科生、研究生赴上海开展为期五天的研学实践活动,为培育具有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总师型”人才注入青春动能。
追寻红色足迹,砥砺初心使命
实践队循着红色足迹,先后走进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与纪念馆、《新青年》杂志旧址、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国歌纪念馆等红色地标,在详实的历史文献、珍贵的革命文物与沉浸式场景还原中,以“时空对话”的方式系统梳理了党从思想萌芽、组织创立到领导革命的辉煌历程。
在中共一大会址,庄严肃穆的氛围与生动清晰的讲解,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可感,队员们深刻体悟到了建党先驱们开天辟地的勇气与坚定不移的信仰,再一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之问,筑牢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队员们深入了解了首部《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诞生历程。队员们借AR技术翻阅党章演进史,观看1922年首部党章复制件,“无故缺席两次会议即开除”“三个月不交党费必须开除”等条款,让人深切体会到建党初期的严明纪律。


在中共四大纪念馆,队员们穿行于党在关键历史时期探索革命道路的宏大叙事中。铿锵的字句承载着信仰的重量,在《工农联盟》雕塑前重温革命历史,在国旗教育展厅感悟法治精神,开展《信仰的力量》原创诗朗诵。通过沉浸式学习,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党在组织建设和革命策略上的重大探索,深刻领悟了党的早期奋斗历程,进一步坚定了“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在《新青年》杂志旧址,队员们近距离观摩了精心复原的编辑部办公室、陈独秀寓所等场馆。泛黄的《新青年》杂志、老旧的印刷设备、简朴的生活用品,再现了以陈独秀、李达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在此编辑刊物、研究理论、筹备建党工作的峥嵘岁月。讲解员深入浅出地介绍,让队员们了解到《新青年》杂志如何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并最终转向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党的创建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布满420余个触目惊心的弹孔的墙体如历史之眼,静静凝视着1937年淞沪会战的烽烟,记录了“八百壮士”用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家书展柜中,“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的铿锵誓言力透纸背,年轻战士“与倭寇决一死战”的绝笔里,既有“望母亲大人保重玉体”的柔肠,更有“誓以死报国家”的刚烈,让大家大受震撼。

在国歌纪念馆,实践队员们接受了一次震撼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面对承载民族危亡与奋起记忆的展墙,队员们齐声唱响《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新时代青年肩负使命的号角,强烈激发了队员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忱,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融入血脉之中。

在上海博物馆,实践队员们探寻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馆内丰富的藏品似一部部无言史书,青铜器的古朴厚重、陶瓷器的精美雅致、书画的墨韵飘香,无不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借助现代展陈与讲解,队员们不仅领略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更感受到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在这里,队员们汲取到文化养分,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为精神寻根注入深厚力量。

洞见科技发展,厚植家国情怀
实践队参访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等地,将目光投向代表国家未来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前沿基地,感受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性吧
优秀校友、电气集成部副部长徐祎飞全程陪同,为实践队员们详细讲解了中国大飞机事业的坎坷发展历程与宏伟画卷。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计研发中心,也是我国最大的民机研发中心,承担着我国大型民用飞机项目技术抓总的战略使命。队员们走进客户选型中心进行参观,观看国产大飞机研发纪录片,登上C909、C919、C929大型客机客舱样机,亲身体验国产大飞机在设计制造方面的创新突破与巨大成就。


在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员们走进C909、C919生产车间,亲眼见证大飞机装配线上大国工匠的精密操作,亲身感受现代化管理工具在国之重器生产中的运用,观看中国大飞机筚路蓝缕的发展史,国之重器的磅礴气势与自主创新的艰辛成就跃然眼前,是一次直抵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公司的产品体系、发展路径与战略宏图,从国土测绘的基石支撑,到智慧城市的神经脉络,再到精准农业的科技深耕、电力巡检的智能之眼,华测导航“硬核”技术实力让队员们对高精度时空信息的“魔力”有了直观体认。参观结束后与三位西工大校友的深度交流更是令队员们受益颇丰的环节,校友们分享的职场经历、技术攻坚故事以及对行业发展的见解,为大家从校园走向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学校太仓智汇港,队员们近距离接触学校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布局与成果转化,感受科技力量如何服务区域发展。随后参访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其融合式、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与现代化校园设施,为队员们打开了理解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窗口。此次参访不仅拓宽了大家的国际视野,更启迪了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的认知。


从兴业路石库门探寻初心密码,到商飞总装车间触摸强国脊梁,性吧
暑期社会实践队上海之行,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淬炼与认知升级,红色基因的深度浸润为青春理想注入了信仰的“根”与“魂”,科创高地的实地问道为专业报国锚定了清晰的“路”与“向”。这趟“红蓝交汇”的实践旅程,不仅是一次行走的思政大课与生动的专业课堂,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出征誓师,当历史的滋养与时代的召唤同频共振,当红色基因与蓝色情怀深度融合,管院学子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过硬的本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星辰大海征途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图/王萌、王佳旺 文/张佰俊、朱钰涵等 审核/王海啸 张爽)